【案例分析题】
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
根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而根据90年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中国约有70%的老年人与子女及配偶或其他亲属同住。
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和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根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城市达到41%,农村达到43%。另外,中国家庭结构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
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1982-1990年核心家庭的主要变化趋势就是向父母双亲核心家庭靠拢。三代与三代以上的直系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是仅次于核心家庭的重要家庭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还出现了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许多家庭有人口外流或外迁现象,子女不在身边,出现了空巢家庭;二是大多数家庭子女婚后不与父母同住。对我国14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两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在照料老年父母方面有许多困难。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家庭?
(2)简述家庭的功能,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目前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参考答案】
(1)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2)家庭的主要功能有:规范性行为功能;经济生活功能;人口再生产功能;精神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抚养、赡养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家庭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从总体上看,家庭形态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主干家庭居次、单人家庭作为补充的格局。但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在城市,晚婚晚育现象使夫妇核心家庭比重上升。就全国而言,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那“少生”、“独生”子女开始大批离开家庭,从而使中老年夫妇核心家庭增幅加大。
家庭的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广泛化,家庭的生产功能正在被企业组织取代,家庭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组织消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及学校正规教育的发展,家庭的抚育和社会化功能发生了外移。家庭的生育偏好也开始改变,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城市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弱化;而在农村,家庭养老仍将是重要的养老方式。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家庭所具有的精神慰藉职能越来越被看重。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现象,使得部分老人在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慰藉,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