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考助学网

扫码咨询

微信公众号

你的位置: 首页 > 自考分享 > 考点串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作者:安徽自考助学网 日期:2016-02-02 点击数:

【摘要】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地...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地理环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没有物质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2)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一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另一方面,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力系统

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第一,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第二,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第三,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第四,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第三,产品的分配方式。

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它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


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二)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分为政治(实体性)上层建筑和观念(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

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


四、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划分

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2)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情况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其与根据三种宏观经济运行形式形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是一一对应的。


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人类历史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一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即经济社会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1.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生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

1.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

2.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联系。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


(四)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仅仅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共同性质、一般规律、客观必然性,并不能概括它们各自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不能反映它们各自历史的全部变化和全部细节,不能说明它们彼此之间的各种差别。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第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第四,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及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信息资讯仅供参考,请以教育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