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问题的界说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与构成条件
1.社会问题的概念
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的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
2.孙本文对社会问题三种解释的归纳
(1)从社会变迁和文化失调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产生。
(2)认为只要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并且需要社会集体采取行动来调整和补救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
(3)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可见的社会现象,而且主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判断。
3.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的社会问题发展的三个阶段
1941年,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在《社会问题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警觉、政策制定和改革三个阶段。
(二)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
(1)个人困扰必须和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只关系到个人直接体验的有限的社会生活领域,而“社会问题所牵涉的事情超出个人的局部环境,超出个人一己的生活领域”。
(2)困扰只涉及个人,即个人感到自己所珍重的价值受到威胁,而社会问题涉及的是公众,即公众所共同珍重的某个价值受到威胁。
(3)“个人困扰具有个人的特点,它只发生在个人与他人直接构成的关系区域里”,而社会问题具有公众的特点,它常常包含着制度上、结构上的危机,也常常包含着马克思所说的“矛盾”和“斗争”。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1)社会性
(2)普遍性。
(3)特殊性。
(4)集群性。
(5)复杂性。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几个理论
(一)社会病理学
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有机体理论,它将社会比作生物有机体,并按照医学模式,把符合自然法则,且符合人们道德期望的社会安排视为“健康的”,而把违背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的”,也就是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病理学来说,社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社会化的失败,个人的社会化结果违背了社会的道德期望。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育。
(二)社会解组理论
社会解组理论侧重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社会解体理论认为,社会解组源于社会变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社会的某些组成部分跟不上变迁的速度,与其他部分不相协调,造成社会脱节,从而导致社会解组。因此这一理论认为,社
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三)价值冲突理论
价值冲突理论认为,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利益的不同,人们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种行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往往发生在群体之间。这一理论的持有者认为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研究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系。价值冲突理论常运用交涉、达成协议、使用权力三种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中存在的利益与价值分裂的情况。
(四)行为偏差理论
行为偏差理论把社会问题看作偏离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的结果。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和标签理论是解释偏差行为的几个重要理论。
(五)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者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因此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的本身,而是某种情况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由于社会建
构理论关注的主要是社会问题是如何界定的,所以几乎没有涉及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