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性问题
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
(一)腐败问题
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或,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2002年《中国发展问题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腐败主要有六大危害:一是“害党”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二是“害民”,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害国”,腐败破坏社会稳定;四是“害家”,腐败导致民生凋敝;五是“害后”,腐败影响新一代的成长;六是“害己”,腐败危害贪官自身。
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种种腐败现象,有着复杂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封建主义的特权观念、“官本位”观念、宗法观念、等级观念、裙带观念、人身依附观念等积习是党政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变质的思想病灶。
(2)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乘隙而入,部分党员和干部经不起诱惑。
(3)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改革迟缓或不彻底,特别是权力过于集中,传统权力结构还根深蒂固,客观上存在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为权钱交易和权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4)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是腐败得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贫困问题
1.贫困问题的概念
贫困问题是指人们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能力和机会的一种生存状态。
2.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中国农村致贫因素很复杂,并在不断变化之中,概括地说:一是历史因素,二是自然因素,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四是制度政策的影响,五是家庭及个人原因,六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这是根本原因)。
3.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经济改革过程中伴生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主要实行“两高一低,三位一体”的计划管理体制,即高就业、高福利和低工资,城市居民处于平均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之中,城市贫困问题被隐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和农村贫困问题的缓解,城市贫困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历史因素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众多、决策失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及“多子多孙多福气”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历史性原因。
(2)从社会经济原因来看,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制度缺陷造成大面积亏损,下岗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弱化了社会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传统的就业用工制度妨碍了城市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
(3)从收入分配原因来看,行业分配不公与分配要素发生变化,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与贫富分化。
(4)从失业原因来看,失业意味着收入来源的丧失,进而使人陷入生活困境,而中国正处于一个失业高峰期。
(5)从个人及家庭原因来看,单亲家庭,有残疾人、重病患者,无养老金的老年人的家庭,往往经济负担较重,容易陷入贫困;而孤寡老人和孤儿、残疾人、重症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者、无依无靠或无固定收入来源或收入极低者,则构成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成分。
二、偏差性社会问题
偏差性社会问题,一般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
(一)毒品问题
1997年3月4日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危害如下:
(1)危害身体健康。吸毒意味着自己花钱自我摧残身体,大量吸毒导致民族素质下降,甚至造成种族退化。
(2)破坏家庭和睦。
(3)败坏社会风气。
(4)腐蚀政权组织。
(5)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二)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如下:
(1)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2)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给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3)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1)国家和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这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然原因。
(2)化学污染、环境污染、生物毒素等,使农产品安全生产受到威胁,这是源头性的原因。
(3)行业的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缺失,唯利是图,违法生产、经营、流通导致“劣货驱逐良货”效应。
(4)政府监管缺位。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三、自然性社会问题
自然性社会问题也就是自然灾害问题,指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造成的社会问题。自然灾害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三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