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
(1)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制定了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取得大捷。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民族的尊严,打击了日军的器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2)相持阶段到来后,随着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这一阶段,正面战场进行了桂南、枣宜、中条山、三次长沙会战等十几次大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但是,这个阶段国民党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摩擦”事件。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
(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形势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在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这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人深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