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因素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二、环境因素
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它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
三、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性信息系统,英文名字叫 Internet。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正面的影响有:
(1)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2)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3)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
(4)“虚拟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网络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他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扮演不同角色,容易形成角色不清和角色中断,造成精神失控;网络法制的不健全,导致网络犯罪大众化,严重地损坏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中的文化冲突,给青少年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惑及行为上的障碍;沉溺网游导致青少年更加喜欢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在家中与父母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外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等。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观察学习,二是角色扮演,三是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