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概念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创造性。
(2)习得性。
(3)共享性。
(4)累积性。
(5)特殊性和共性。
二、文化结构
(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2)文化集丛。文化集丛指功能上互相整合,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一组文化特质。
(3)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指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
三、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四、文化多样性
(一)文化震惊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二)主文化和亚文化
主文化,又称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是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三)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或本群体的文化模式作为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怀疑、贬低,甚至敌视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相对的价值,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优劣好坏之分。
五、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文化自觉的内容有:
(1)“文化自觉”关注了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2)“文化自觉”关注了文化断裂下的主体再造。
(3)“文化自觉”提出了“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